今日上午,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。湖南獲國家科技獎勵成績斐然,由湖南省單位主持和參與的25個項目獲獎勵,其中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領銜完成的“天河一號高效能計算機系統”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,中南大學張堯學主持完成的“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”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。據悉,自有國家科技獎勵以來,重視基礎創新、原始創新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曾多年空缺。(紅網1月9日)
  2014年可謂是湖南科技碩果纍纍的一年,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星光閃耀、熠熠生輝,當中既有蟬聯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樣的榮光,也有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新突破這樣的創舉。當然,其他20多個項目獲獎同樣可喜可賀,因為一份份榮譽的背後凝聚了太多的汗水與付出,這是對科學工作者的莫大鼓勵,也是對湖南科技創新的莫大肯定。
  十八大報告指出,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,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,提高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,更加註重協同創新。而在科技創新這盤大棋局當中,產學研相結合無疑是關鍵一著。
  在產研學的多邊關係中,產是學與研的導向,企業在創新中占主體地位,但這不能否認高校在學與研中的突出角色,無論是以學促研,還是以研帶學,高校都不可或缺。近年來,我們欣喜地看到湖南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,俯下身子做好服務者角色,協調好產學研良性循環發展。而在服務於湖南創新驅動發展大局當中,湖南大學、國防科學技術大學、中南大學等高校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  一枝獨秀不是春,萬紫千紅春滿園。以中南大學為例,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,除了張堯學研究團隊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外,冶金與環境學院李劼教授領銜的“鋁電解槽高效節能控制技術及推廣應用”、冶金與環境學院柴立元教授領銜的“有色冶煉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技術”、湘雅二醫院郝偉教授參與的“藥物成癮機制及綜合干預模式研究與應用”等三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科技群星璀璨,凸顯了中南大學作為一所綜合研究型大學的優勢,更體現出中南大學根植湖南、輻射全國、面向世界的責任與擔當。
  進一步說,中南大學科技創新成果“井噴”,看似比別人幸運一些的背後是一系列的“任性”。
  改革“任性”,幾年前由校長張堯學帶領推出包括人事、本科教育、研究生培養、科技體制等六大方面的一攬子改革計劃,讓科研歸科研,讓行政歸行政;教學“任性”,田野調研、山村支教、廠礦送科技……每年成千上萬名中南學子投入一年一度的“百千萬”暑期社會實踐活動,拓展了課堂教育,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、錘煉品格、增長才幹、奉獻社會;獎勵“任性”,完善獎勵機制,激發創新的動力與活力。2014年在校級獎勵金頒獎典禮上,中南大學就“任性”大手筆獎出840萬元,惠及67名教師、1724名學子。
  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星光閃耀國家科技獎的中南大學,星光閃耀國家科技獎的湖南仍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
  文/陳振東
  
  (掃一掃,更多精彩內容!)  (原標題:“湖南星光”閃耀國家科技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l94yldc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